【环球速看料】绝境逢生?“借道”百亿转债溢价转股 中国华融将成光大银行主要股东

光大转债临近摘牌前,中国华融连续斥巨资购入,其目的果然指向了转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月13日是光大转债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当天,中国华融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作出决议,同意将截至2023年3月13日持有的光大转债申请实施转股。公告称,将按程序报监管部门核准审批。同日,光大银行公告显示,光大银行董事会同意该行向银保监会申请核准中国华融作为该行主要股东的资格。

华融豪掷百亿转债,溢价入股光大银行

光大转债停牌前数日,光大银行连续收到了中国华融增持该行可转债的通知。

公告显示,3月8日,中国华融持有光大转债7881.88万张,占光大转债发行总量的26.27%。3月9日,中国华融增持光大转债4286.81万张,占光大转债发行总量的14.29%。至此,中国华融累计持有光大转债1.22亿张,占光大转债发行总量的40.56%。

在中国华融持续增持光大转债的几个交易日,其价格始终维持在104.9元附近,若按光大转债最后交易日104.91元/张的收盘价计算,中国华融所持有光大转债金额超过127.66亿元。截至3月13日收盘,光大转债的转股溢价率为14.85%,此时买入再转股意味着亏损15%,增持光大转债几乎没有套利空间。

最终,中国华融一纸公告指向该动作的归宿:中国华融将规模占比高达40.56%光大转债实施转股。根据转股溢价率计算,此举相当于中国华融以3.35元/股的价格买入该行约6.21%的股份。转股完成后,中国华融将成为光大银行前十大股东。

为何中国华融如此高额溢价也要通过可转债来入股光大银行?广发证券倪军团队发布的研报分析称,对中国华融来说,相同的股份,从二级市场直接购买会引起价格波动,每股实际成本可能会超过3.35元,溢价转股反而相对划算。另一方面,作为战略投资者,此举也表明中国华融或对光大银行未来发展持有较大信心。数据显示,近几年光大银行每年分红比例最低25%,最高30%,未来成长性和高分红也将弥补这部分溢价损失。

降低偿付压力,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就在今年2月末,有市场分析人士仍对光大银行如此大规模的待转股余额保持着并不乐观的态度。

根据募集说明书,光大转债的持有人在转股期内,都可以按照每股3.35元的价格转股。但截至3月10日,光大转债的投资者选择转股的比例只有19.34%。这也意味着光大转债投资者手中仍有241亿元的规模未选择转股。

事实上,对比当前光大银行股价,若投资者直接转股,将面临浮亏,因此投资者转股积极性并不高。在此前提下,如果大部分投资者选择到期赎回,则光大银行将面临将近253亿元的债券本息需要兑付,偿付压力对于该行来说可谓不小。

按照光大银行2017年发行可转债的计划,该行希望通过可转债对其核心一级资本进行补充,募集的资金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则需要通过转债的成功转股后才得以顺利完成。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光大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69%,作为一家大型股份制银行,光大银行补充资本的需求较为迫切。

此时,中国华融连续增持光大转债并宣布转股,无疑对光大银行来说是“雪中送炭”。广发证券研报表示,光大转债或实现银行转股新模式,对光大银行来说,如果转债最终实现大面积转股,不仅直接降低了到期偿付压力,还在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同时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对未来业务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4家银行拟发710亿转债

近年来,发行可转债已成为众多上市银行补充资本的重要选择之一。2017年至今,银行转债余额大幅上升,由2017年末的400亿元升至2022年末的2920.56亿元,五年时间,银行转债余额增长了630%。

2022年,共有齐鲁转债、常银转债、重银转债、成银转债4只银行转债发行,尽管转债数量较2021年没有明显变化,但发行规模仅为350亿元,同比下降68.18%。

中泰证券研报分析称,2022年受有效信贷需求下降、LPR多次下调等因素的影响,银行贷款收益率呈下降趋势。银行负债端竞争较激烈,存款利率下调幅度不及资产端收益率下降幅度,留存收益补充核心资本能力下降。银行发行可转债较为灵活,融资成本较低,是目前上市银行重要融资方式。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受银行资本补充压力增大及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背景下,后续可转债待发行上市或将同比增加。

截至3月14日,已有民生银行、长沙银行、厦门银行和瑞丰银行共4家银行披露了拟发行可转债合计不超过710亿元的计划。其中,民生银行拟发行不超过500亿元,长沙银行拟发行不超过110亿元,厦门银行和瑞丰银行拟发行均为不超过50亿元。而以上4家银行发行申请已于3月初获得上交所受理。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关键词: